塑料制品的回收料識別方法
塑料制品的回收料識別方法:
在我們日常過程之中有太多的塑料制品,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而初入再生塑料行業的新手,識別塑料是基本的,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
五大塑料制品最為常見,區別方法當然也很多,我們可以根據用途來區分,可以根據原料來區分,可以根據密度來區分等。
第一種簡易區分方法:是我們國家及至世界的統一方法,就是利用常用塑料回收的標志區分。
為了統一區分塑料,便于回收,國際有統一的標志來區分。
但這種區分方法雖然簡而易行,但是有時制品上的標志由于時間等原因,難以識別,這時需要經驗與知識。
我們還可以根據用途來區分,用途方法聚乙、聚丙有些相似地方,ABS與PS也有些相同地方,區分的不是特別精細。
聚乙烯 PE
常見制品: 像工業膜、農業膜、方便袋等。而低壓可以用于包裝,注塑、中空等。
聚丙烯 PP
常見制品 用于注塑的較多
聚苯乙烯 PS
常見制品主要用途是注塑的。
聚氯乙烯 PVC
常見制品:PVC掛鉤、管材、包裝貼紙掛鉤、片材掛鉤,沖壓產品較多。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常見制品:皮帶掛鉤、注塑等。
我們還可以根據外觀與手感來區分,塑料見得多了,一看便知基主要成份,所以,外觀這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PE(中文名:聚乙烯)
感官鑒別:手感柔軟:白色透明,但透明度一般,常有膠帶及印刷字。(注:膠帶和印刷字是不可避免的,但一定要控制其含量,因這些會影響在市場上的價格)
未著色時呈乳白色半透明,蠟狀;用手摸制品有滑膩的感覺,柔而韌;稍能伸長。一般低密度聚乙烯較軟,透明度較好;高密度聚乙烯較硬。
PP(聚丙):
感官鑒別:本品為白色透明與LDPE相比透明度較高,揉搓時有聲響。
未著色時呈白色半透明,蠟狀;比聚乙烯輕。透明度也較聚乙烯好,比聚乙烯剛硬。
PVC膜(聚氯)
本色為微黃色半透明狀,有光澤。透明度勝于聚乙烯、聚苯烯,差于聚苯乙烯,隨助劑用量不同,分為軟、硬聚氯乙烯,軟制品柔而韌,手感粘,硬制品的硬度高于低密度聚乙烯,而低于聚丙烯,在屈折處會出現白化現象。
聚苯乙烯 PS
在未著色時透明。制品落地或敲打,有金屬似的清脆聲,光澤和透明很好,類似于玻璃,性脆易斷裂,用手指甲可以在制品表面劃出痕跡。改性聚苯乙烯為不透明。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透明度很好,強度和韌性優于聚苯乙烯和聚氯乙烯,不易破碎。白色透明,手感較硬,揉搓時有聲響。外觀似PP。
根據用途來區分,用途方法聚乙、聚丙有些相似地方,ABS與PS也有些相同地方,區分的不是特別精細。
有關再生塑料的基本知識:
1.再生料――塑料成型加工中的邊角料或其他來源的廢塑料,經過適當的處理而使其能再用于制造質量較低的制品的物料。
2.再生塑料――以再生料為基材的塑料。
3.水口料――指注塑制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流道、邊角和不合格產品所形成的廢料。
4.機頭料――指擠出制品生產過程中的泄漏料或者過渡料以及注塑機打空時的清膛料。
5.副牌料――塑料原料在合成過程中因為更換牌號或品種而產生的部分性能不合格的塑料原料。
6.沉水料――指比重大于1克/立方厘米的材料。這里特指是含有礦物填充的塑料材料(聚烯烴類填充)。
7.浮水料――指比重小于1克/立方厘米的材料。這里特指不含有礦物填充的塑料材料(聚烯烴類)。
8.花料――指多色雜料。
9.磨粉料――將塑料廢料通過塑料磨粉機磨碎后所得到的粉狀材料。
10.造粒料――塑料材料通過造粒裝置生產出來的粒狀塑料材料。隨造粒裝置的不同,粒形也不一樣,主要有半球形、圓柱形、方形等。
11.邊角料――塑料成型加工作業中除了制品以外的一切材料。例如毛刺、主流道贅物、分流道贅物、溢邊、型坯余料、廢品等。熱塑性塑料邊角料可以回收使用,而熱固性塑料的邊角料卻不能再用。
12.回用料(回收料)――也叫粉碎再生料。是在注塑成型、吹塑成型以及擠塑成型中產生的流道料、澆口料、制品的飛邊料和和不合格品等廢料。
13.彈簧料――再生料行業對熱塑性彈性體的俗稱,作用是增加再生料的韌性。有些地方也叫“地蹦”。
14.死料――加熱后不塑化的材料。一般指交聯過的熱塑性塑料。有的地方也叫“生料”。
15.熔體指數(MI)――熱塑性樹脂在一定溫度和負荷下,其熔體在10分鐘內通過標準毛細管的質量值,以克/10分鐘表示。是表示熱塑性樹脂熔融時流動性的一個尺度。數值越大,熔融時的流動性越好,但拉伸強度等降低。
16.響料――一般指ABS、PS等有金屬響聲的雜料。
17.粑粑料――指更換濾網時清理下來的含有較多雜質的廢料。
18.泡泡料――塑料通過塑料團粒機制成的團粒。
19.一級料――由水口料、機頭料、邊角料等粉碎或造粒所得到的材料。
20.樹脂――受熱時通常有軟化或熔融范圍,軟化時,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動傾向,常溫下是固態、半固態或假固態等的聚合物。有時也可以是液態聚合物。在塑料工業中,廣義地指作為塑料基材的任何聚合物。